新高考改革形势下,教师如何更好规划自我专业成长与提升专业水平?
学员学习体会
天台白鹤中学许开宇
今天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汤立宏专家关于《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他讲到了新高考所撬动的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及学校发展机遇。为大家介绍了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使大家认识到本次新高考改革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汤老师向大家分亨了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深刻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的组合模式对学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影响,揭示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教育规律和所包涵的丰富内涵,同时全面闸述了新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以自己独到的研究视角,分别从新高考对基础教育改革学校管理的格局与挑战,对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对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高度概述和解析。
三门县浦坝港镇小雄初级中学林玲芳
今天晚上,聆听了汤立宏专家的报告,了解到了新高考的变化,将新高考与自己的学校和学生联系起来后,感到些许不安,高考改革后,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学校怎样才能在新高考的大潮中不被淘汰,这都成了我们需要努力去探究的问题。
过去和现在,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主要聚焦在学科课程上,也就是高考考试课程,进而窄化了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生态环境中所塑造出来的学生一定善于考试,但不一定具备公民的核心素养。 在新高考的改革背景下,作为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育分”转变为“育人”,将建设校本拓展性课程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开设起来,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
在建设校本拓展课程时,要避开多、杂、无效等误区,汤老师提出“结构化打造,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建设原则,并结合上海多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例提示我们,校本课程建设要与时具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结合学生生涯规划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校特色来开设课程。校本课程建设起来后,要做好保障措施来保正课程实施,如: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形成从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课程运行体系,加强硬件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新高考背景下,课程建设需要不断推进,让学科课程与拓展课程齐飞,高考成绩与核心素养一体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新高考来临,对我们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形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要科学应对,做出改变,适应高考录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学习考察1: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简称曹杨二中,创建于1954年,1979年被定为上海市市重点中学,是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属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时,曾亲笔题写校名和校训:“勤奋进取,求实创新”。
12月3日上午,台州市中学校长任职资格第41期学员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曹杨二中的党委书记侯文英从关注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发展三个角度向学员们介绍该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该校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学员考察体会
台州市实验中学苏雪竹
今天有幸去参观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第二中学,曹杨二中在60多年的发展中坚持“文理相通,人文引领”的办学理念和“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轴、博雅教育和国际理工为两翼的办学特色。而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曹杨二中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坚持“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知行合一, 学做一体”为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扎实推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来培养适应社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博雅君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曹杨二中正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引领学校发展,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丰富课程体系,带领全校师生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门初级中学丁坚锋
今天上午来到了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这是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的母校。学校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是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听了侯文英书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所极有特色的学校。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践行“文理相通,人文见长,身心和谐,品行高雅”的办学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
育人先育德,重视学生的德育是曹杨二中的特色之一,是学校培养人材成功的因素。学校梳理了核心价值文化,并以此为引领,结合实际制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显得目标清晰,具体可行,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协助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展示了学生特长,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潜能,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增强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现在,有些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使得与功利实用关系更紧密的智育取得实际的尊位,德育、特别是关乎儿童、青少年早期道德成长的中小学德育被形式化、边缘化。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体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者之中又视“立德”为“太上”之功。这种“立德”为“上”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古代诸多有识之士的教育观念。当今,也应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黄金”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
学习考察2: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
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夏,地处虹口区中心区域,与鲁迅公园、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毗邻。学生在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建校以来,学校实施数学“课内分层”教学,已经形成了“夯实基础,理科见长”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在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超过150人次,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市重点高中学习。学校开设丰富多彩、门类众多的拓展性课。
12月3日下午,台州市中学校长任职资格第41期学员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校长季恒作了题为《求真为的,育能为基》的报告,分别从学校愿景、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德育管理模式、打造八个“一”工程管理模式等方面向学员们逐一介绍了该校的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打造。
学员考察体会
三门县亭旁中学叶挺
今天下午考察了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我收获满满。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要发展,必须先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是学校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以校本教研为主,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适当引进外面的资源,这样的校本教研针对性强,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潜力,让他们在培训新教师的同时,与新教师一同成长,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要想让教师自觉地学习,主动的工作,学校需要有制度保障,更需要有人性化的管理。校长必须是拿着旗帜走在教师前面的领头人,而不是拿着鞭子走在教师后面的放牧人。
三、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有机会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其中,使教师逐步培养浓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智慧,使教师们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做起。校长是给学校注入灵魂或生命的人。校长成长了自己,才能影响教师。成功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勤学习、善思考、重创新的学者、专家。
五、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
种种行为表现无时无刻地需要不断地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挑战考验。因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这就要求学校在终身化背景中,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一体化教育,使教师终生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
六、 学校管理向德育要效益。从抓行为规范入手,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抓好德育队伍培训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让每一位教师 、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和谐、愉快。
总之,这次学习,感悟很多,感受很深,也充分认识到自己水平的不足,对教育认识的肤浅,今后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尽量成为一个合格的校长。
德育是“养”成的!
——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考察体会
温岭市箬横中学寇永平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德育更是农业中的种植业,要靠农民的适时适境播种,适量逢时施肥浇灌,科学合理的修枝打杈,历经昼夜,跨越春夏,才可能在秋日收获累累硕果、满仓稻黍!
德育不能单打独奏,应有交响合奏。德育,需要全方位,立体式操作,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家长、老师、社会,都是德育的主导者,不仅对学生成长付有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德育活动的不二人选!家长是第一重要,老师是职业育人,社会是必要条件,多元一体,缺一不可。但是,学校却是德育力量的整合和组织者,是最正式的德育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兴实验借力家长助教、督教和治教;学校班主任、大队部、团委等等组织也各司其职,家校合作,共奏育人交响乐。
德育,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经营。犹如育苗,日不见其长,但月必见其高!任其自生,拔苗助长,过度施肥,不是摧残,就是戕害。唯有尊重主体,因材施教,方法得当,多力共施,才能赢来苗正叶茂,栋梁参天!
学习考察3:上海市格致中学
上海市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于1874年筹建,1876年建成,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倡议,又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迄今已有139年历史。它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中西合办、最先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139年来,学校继承“爱国、科学”的优良传统,弘扬“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精神,发展“和谐、崇理”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9位两院院士),并以其教育的高质量享誉海内外。1958年,学校即被评为本市首批市重点中学,现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江泽民同志曾为学校题词“乐育英才”,朱镕基同志也称赞学校“培养了一流人才”。“格致中学”门口的假山上的题字是毛泽东亲自挥毫写的,校史馆中珍藏着李鸿章为格致的题字。
12月5日上午,台州市中学校长任职资格第41期学员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教务处主任作了《格致办学传统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报告,分别从校名由来、办学现状、办学传统与课程教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等方面向学员们详细地介绍了该校的教师培养模式与办学特色。
学员考察体会
校之兴衰,关键在校长
——上海格致中学考察有感
温岭市箬横中学寇永平
格致中学是一所校史一百五十年的名校,诞生于洋务运动,以“格物致知,求实求是”为办学理念,以“爱国、科学”为传统,一改“学而优则仕”的时代热潮,期待科技兴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无数栋梁!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了本部与奉贤两个校区,势头强劲!笔者深切感到建校、立校、扬校,关键在校长!校长关乎学校的兴衰命运!
学校不在于高楼大厦,孔子授学于树下,孟德斯鸠授学于水井台;稷下学宫、岳麓书院,大多简陋粗糙,但都桃李芬芳,栋梁遍地。格致学校发起人之一——徐寿,是著名化学家,抱着工业强国的理想,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建起了格致中学,培育英才,振兴中华。足见,学校的创立离不开强大心劲的校长!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有大师的地方,才叫大学。如何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校长的观念、智慧和方法。中远实验校长说:校长要相信老师、依靠老师、包容老师和成就老师。格致中学,以分层为抓手,以卓越为目标,培养老师,发展老师,成就老师。不少校长,都想方设法,替老师排忧解愁,让他们轻装上阵,后顾无忧,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唤起教师职业自觉,学校发展必将势不可挡。
学校也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发展需要方向。治校理念,治校策略,治校措施,都离不开校长的把舵、引领和参与。校长决策正确,师生工作自会省力高效。俗话说:“一窍不得,干活八倍!”校长的决策,关乎教师工作的成效与成就;也关乎学校的生死存亡!“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校长的率先垂范,师生自会振作奋进,学校自会积极向上,正气满满! 事实证明,校长昏庸懒散,三观不正,学校非但发展乏力,而且衰退迅速,甚至一蹶不振!
上海教育一直引领全国,绝对与校长的情怀、能力和水平正相关。格致学校校长个个学识渊博,师德高尚,其学识眼光紧跟时代,洞察世界,用精专知识和非凡能力引领学校发展。其他校长,也都是业有专长。他们热爱教育,投身教育,往往是一所学校干终生!毋庸置疑,哪些不学无术,投机教育,热衷指指点点的人,是不可能带出像样的学校的!
作为新入职的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应深刻反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用无愧教育的能力和担当促进和服务学校的发展与提升!